编者按:《中国劳动保障报》7月18日以《织密就业经纬网 谱写发展新篇章 ——河南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质量双升》为题,报道了我省就业工作的有关做法,现予以转载。
今年以来,河南省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6.52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高站位谋划 强化政策导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河南以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为牵引,充分发挥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分解量化重点任务,压实市县政府和行业部门责任,形成“上下贯通联动、部门协同配合”的就业工作格局。
河南印发《2025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方案》,用好用足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工具箱”。1—5月,全省减征失业、工伤保险费28.7亿元,累计为2.66万户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6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56亿元,扶持自主创业9800人,带动和吸纳就业5.64万人。
当地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3年行动计划,实现人工智能应用、高质量就业和紧缺人才培养协同联动,计划年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5万人以上,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6万个以上,促进不少于4万人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现就业创业。
重技能培育 护航重点群体
河南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群需求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康养照护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有效增强培训服务就业的精准度。1—5月,全省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7.86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40.94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7300人。
当地高标准、高质量筹备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制定工作方案,细化566项工作任务,从全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中遴选21家赛项保障单位,确保大赛各项筹备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推进河南97所技工院校学校布局、专业结构、培养模式“三个调整优化”,纵深推进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发展,全省97所技工院校与2000多家企业深入合作,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产业的适应性显著增强。
河南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实施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432020”计划,即企业吸纳就业43万人、政策性岗位招录(聘)20万人、自主创业及灵活就业20万人,实施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5000人专项计划,招募3000个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岗位。截至目前,当地已归集各类企业就业岗位96万个、政策性岗位23.93万个。
聚焦农民工就业需求,河南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活动,深化省级劳务协作,动态监测3065万农村劳动力节前返乡、节后返岗情况,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在省外重点地区建设“豫籍务工人员服务站”,协助开展省际人力资源协作对接活动。创新开展全省人社系统“三包三联”活动,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就业访民情”活动。1—5月,当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22万人。
同时,河南强化就业援助服务,统筹用好10万个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群体就业。1—5月,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12.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03万人。
提服务效能 夯实权益根基
围绕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河南将“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列为2025年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首,推进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推动服务下沉。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263个县级以上零工市场,新改建1097个基层零工驿站、33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72个高校“乐业小站”,就业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河南高质量开展就业援助月等“10+N”专项服务活动,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河南站新乡、南阳、平顶山、许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场活动和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系列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截至5月底,全省共举办专场招聘会2305场。
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河南将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2025年度全省人社系统“十个专项”,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开展一轮“一对一”行政指导、推进一批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地市、鼓励开展一批养老保险参保试点、促进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组织一次企业“用工体检”、健全一套风险防控体系等13条举措,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职业伤害保障等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立法调研,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定期会商机制,邀请省委社工部、省委网信办等部门加入会商,不断扩大“朋友圈”。深入推进国家黄河流域“探索创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和措施”9个县区试点工作,指导试点地区聚焦提供暖心服务、完善用工制度、创新调解模式、畅通维权渠道、强化政策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形成试点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河南将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更强的保障,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有力就业支撑。(通讯员:秦绪亮 王贝)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