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院:智慧法院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不久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成功完成一起跨境立案,并通过视频见证帮助在国外的当事人办理委托代理手续,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高效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河南法院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主题,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以全省“一张网、一平台、一朵云”为总体布局,助力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管理等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高质量司法服务。
“信息跑”代替“群众跑”
个体工商户吴某遇到纠纷需要起诉,可管辖法院在外省,长途跋涉费时又费钱。在平舆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协助下,吴某通过跨域立案系统在近2000公里外的吉林省扶余市法院成功立案,令他喜出望外:“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立案,太方便了!”
在传统立案模式下,起诉状只能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异地申请立案是一大难题。而现在,通过全国统一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立案、缴费、送达、庭审、阅卷等都可以线上完成。
“法官,我在外地出差,回不去怎么办?”近日,一名当事人为无法到法院开庭犯了难。
“别着急,我们可以在网上开庭,您打开‘河南网上庭审’小程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许昌市魏都区法院法官在线上开庭,经过网上证据交换、法庭辩论等环节,顺利审结了这起合同纠纷。
在推进法院工作智慧化改革进程中,河南法院一步一个脚印:2001年,审判流程系统上线;2016年,上线网上办公办案平台、短信推送管理系统、电子邮件送达管理系统、执行流程系统;2018年,完成案款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审判绩效评估等系统建设,诉讼服务全面升级;2019年,上线网上证据交换管理系统、网上庭审系统、中国移动微法院、民事立案繁简分流系统;2022年,政法协同大数据办案平台、诉讼费管理系统启用……
河南法院把智慧法院建设作为数字时代人民法院为人民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数字正义”的便利。
司法活动更加透明高效
“过去是‘羊肠小道’,现在是‘智能高铁’!”提起现代化的卷宗流转系统,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这样比喻。
案卷堆积如山,曾是很多法官办公室里的特色“风景”。如今,法官办案不见纸质卷宗已成常态。“云柜”管理系统实现卷宗流转集约化,案件由电脑随机分配,“云柜”自动发出通知,书记员凭短信上的编码拿走送达材料,卷宗则由专业团队完成扫描、上传、编目等工作。
“法官一点鼠标就能看到案件卷宗,彻底告别了用小推车、行李箱装案卷的时代。”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秦娜娜说。
智慧法院赋能效率,也带来办案质量的提升。全省法院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选取物业合同纠纷、道路交通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案由的案件,研发“人工智能法官助理”,实现全流程全链条要素式审理,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避免“类案不同判”。
执行工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一环,智慧法院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科技支撑。
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可以查询被执行人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等信息,破解查人找物难题。通过应用“智慧执行”APP和执行案件全流程节点短信推送系统,在执行过程的重要节点当事人都会收到短信,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全省法院还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和社会征信体系对接,与负有信用惩戒职能的部门开展联合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智慧法院建设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向技术要生产力、向改革要生产力,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省高院信息处处长韩元伟说。
来源: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