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三零”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紧盯目标任务,创新优化工作举措,通过建机制、增质效;搭平台、强支撑;抓队伍、聚合力,打好“三零”创建“组合拳”,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建机制增质效
“一周来,通过摸排,我们网格内发现邻里纠纷两起,经网格员与楼栋长调解,已成功化解。”近日,信阳市浉河区五星街道秀水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林春在访谈工作中,一边认真听取网格长的工作反馈,一边详细记录一周来该网格的纠纷排查情况。
“三零”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区政法委创新开展“三联访谈”机制,以乡、村、网格“三级”为排查主体,通过包村(社区)科级干部与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与网格长、网格长与网格员逐级访谈,形成矛盾问题排查调处三级联动网络,将排查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坚持向机制要质效,全省各地各部门边开展“三零”创建工作边总结剖析,探索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机制。
各地健全分析预警机制,对创建主体实行“蓝黄橙红”四色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动态化管控,按照预警级别由属地分类加强管理,做到对全局实时掌控,提升创建达标率。
开封建立闭环调处机制,明确对不能当场化解的矛盾纠纷,收集汇总上报“一中心四平台”或上级平安办,由其分流转办或交办相关职能部门,实现“收集、上报、受理、交办、问题解决”全程追踪督办。
周口市积极探索“三个一”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风险隐患在一线消除、难点问题在一线解决。
许昌市健全落实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行“访调、诉调、检调、警调、军调”五调联动对接工作机制,充分释放市域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焦作市在市、县(区)公安局均专门设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管控中心,按照矛盾纠纷的难易、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进行排查化解。
济源积极探索“诉源治理六项规范”,着力打造“济事清源”调解中心,健全完善了市镇两级周研判、四色预警和观摩交流等“三项机制”,推动“三零”创建工作常治长效。
搭平台强支撑
“村里处处装有摄像头,路口有电子警察,夜间有村干部值班巡逻,谁家有纠纷还能及时调解和帮助,我觉得很满足。”汤阴县韩庄镇羑河村村民王建录这样评价。
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鹤壁创新研发独具特色的“三零”创建信息平台,并实现实战化应用,做到数据自动导入、实时显示和分类碰撞,凸显大数据分析研判、设定阈值自动预警、网络平台警示督办功能,实现全市矛盾纠纷及“三零”创建有关数据精准查询、问题隐患及时发现预警、案件高发类型及重点区域精准掌控,形成问题发现、处置、整改工作整体闭环,为“三零”创建增添了智能优势。
郑州市中原区升级改造“和顺中原”ODR一网通办智能化系统,打造中原区“三零”创建信息系统,实现各类纠纷、事故和案件的基层排查调处等各类数据的统一智能化管理,实现对创建主体、破零台账、创建标准、重大风险隐患等数据统一管理;创新建立区、街道和社区(村)三级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台,实现了各类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线上线下一站式调处的工作模式。
漯河大力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全市10531名网格员配备了“雪亮漯河”手机APP,倾力打造线上网格,组建市县乡村网格五级微信群;以5个乡镇(街道)为试点,探索网格化线上运行。同时,加快“9+X”综治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录入完成95%以上,初步实现了网格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
安阳市将“三零”创建与“雪亮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平安智慧社区(乡村)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结合,在全市乡村推行“网格化+联防联治”,打造平安创建共同体和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全面深化综治大数据平台应用,全市综治队伍及网格员通过智能平台电脑端、移动端开展工作成为常态,有效加强了智能防控。
新乡市正在全面推广“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智能化社会治理模式。三门峡灵宝市建立市级总网格,5400余个“两镇两区—社区—片区和村组—居民小区—楼栋—单元”六级网格,推广实行可视化管理,实现居民具体到网格、楼层、门牌号的“颗粒化”。
强队伍聚合力
“就大沙河经济带建设,我来说两句……”近日,商丘市睢阳区临河店乡大杨堂村村民陈书尚在该村举办的“乡村夜话”活动上积极发言。帮扶户需要解决什么困难?哪个水塘边需要立一个警示牌……大家谈到的问题,村干部们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夜话日记中。
当前大家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睢阳区委政法委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乡村夜话”活动,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打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米”。
“三零”创建工作中,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广的参与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调解主体多元化,凝聚起了“三零”创建的强大合力。
903名社区民警、4052名社区辅警,9536名人民调解员,1115名法律顾问和1.8万余名街道(乡镇)包村干部、平安志愿者,全部下沉到“一格一干多专多群”网格化体系的12400余个三级网格中,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乱点滚动排查……郑州积极探索在网格体系内开展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矛盾调处、法律服务等平安建设专项工作,切实将“三零”创建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洛阳组织由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服务官组成3174支“四官”服务队分包联系3225村(社区),按照“三上门三必访”要求,走村入户化解矛盾纠纷、宣讲法律知识等。2022年以来,5408名服务队员进村(社区)开展活动25469次,入户走访群众26.48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7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53512人次。
驻马店采取“组团式走访+网格化推进”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工作下沉走访排查体系,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和各种矛盾纠纷风险。
南阳市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志愿者、热心人士等有效联结起来,将治理力量延伸到每个村(居)民小组、楼栋、家庭,凝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鹤壁依托各级综治中心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积极引导“两代表一委员”和律师、乡贤、“五老人员”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精心打造16个金牌调解室和“暖阳”、“金标”等10支“三零”创建特色服务队,最大程度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在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